•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100000亿土壤修复市场,考验良心的时候到了

    2018-04-23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看得见污染可怕,看不见的污染更可怕。

    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疾行使环境透支严重,其中最大的创伤不在天上不在水里而在地下。环保政策收紧以来,在全国各地偷排漏排、非法填埋、随意倾倒等现象集中爆发,大地母亲中毒之深触目惊心;仅江苏一省在过去10年的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中累计关停的化工企业就达7000余家,全国受污染面积之广可见一斑。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达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2014年中国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受矿区污染土地面积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面积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面积约5万公顷。有些场地污染物浓度非常高,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十几米。我国的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对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饮水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大片的“中毒”土壤好比是埋在地下的定时炸弹,是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土壤污染问题形势紧迫、亟待解决。

    加上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去产能、调结构等一系列措施的要求,土壤修复行业得到爆发式发展。政策明确以来,土壤修复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有金融机构称土壤修复市场将达万亿规模。

    据相关专家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将达到超10万亿的规模,远超过“大气十条”带来的1.7万亿和“水十条”带来的的4.6万亿。巨大的诱惑下,做土壤修复的企业数年内由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

    然而,市场一下子扩大,觊觎者趋之如骛,这并不是好事。眼下的土壤修复行业已然是乱象丛生:

    01、急于求成 ,治理过程大跃进

    土壤修复是大工程,是民生工程,是战略工程,是实现绿水青山的工程,是造福后世的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但目前整个修复行业急于求成,工程做的很粗糙,有地方政府为了及早开发利用污染场地,大干快上,往往只给短短数月的修复时间,最终修复过程成了走过场。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多于500天的仅占12.6%,200天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66.7%,普遍呈现“短工期”的特点。

    几十年的污染,几乎从零开始治理,还要顾及方方面面,加上经验缺乏、行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就投入巨资太过贸然。所谓欲速则不达,土壤修复是个大工程,不只是工程量大,其战略意义更大,如果一味的追求速度,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02、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

    目前,我国“做”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数量很多,但“能做”的不多。由于市场的不规范、行业的不成熟,土壤修复行业鱼龙混杂,大量没资质、没技术、没经验的企业一窝蜂进入市场,目的当然是向钱看齐。这些公司“没有金刚钻,也揽磁器活”,为了在土壤修复市场“掘金”,在业务完全不对口的情况下,凭关系承揽工程,甚至先揽到工程再成立公司,工程拿到手后转手交给别人去干,工程被层层转包,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03、用10块钱中标,做100块钱的事儿

    土壤修复资金投入很大,有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我国土壤修复项目的平均造价高达5753万元。资金保障不到位,就很难见成效。但当前土壤修复项目招标中存在着恶意中标的现象,有的项目报价甚至低于市场成本。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往往是在用10块钱做100块钱的事儿,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目前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土壤修复市场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资金来推动的。乱象之下,国家资金浪费严重。

    04、乾坤大挪移,土壤修复变身“土方工程”

    土壤修复本是一项“技术活”,应该交由专业的企业用专业的方法来做,但许多工程是由搞基建的甚至是地产商做的,修复方法可以称作“乾坤大挪移”,就是换土。转移置换方式(将土壤挖走,换成新土)本来是我国土壤修复项目常采用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换下来的被污染的土壤往往并未修复,而是运送至别的地方进行填埋,很显然这是污染转移,本质上等于什么都没做,当然,对于参与者肯定是赚了钱的。

    05、蜻蜓点水,只作表层“文章”

    我国土壤污染累积了几十年,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但是,目前不少修复工程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仅对地下一两米的浅表土壤进行修复,而对地下深层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置之不理,由于土壤修复几乎就是隐藏工程,修复效果好不好看不见、摸不着,普通民众等非专业人士几乎无法参与监督,而修复企业则常常会钻这个空子。这种修复工程如何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06、疏于监管,乱象频出

    乱象频出,根本在于制度不够完善,监管缺失。行业本就不成熟,行业在放任自流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效果,长此以往会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做不强,效果出不来。

    由于制度体系、行业的不成熟,工程中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广袤的土地受污染之深和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经验、产业等各方面积累之浅的矛盾当中。问题显而易见,最终也必将会解决,关键就看怎么做了。

    环保是千秋大业,而土壤修复是重中之重,这项大工程做好了是给后世的馈赠,做不好贻害子孙,但目前的状态不容乐观,接下来是考验良心的时候了。根据当前的状况,以下几个方面实属当务之急:

    0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标准

    行业的乱象来自于制度的不完善,立法立规是发展一个行业的基础,而且要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完善。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政策、标准等法规,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02、科学分工,立体作战

    土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应对方式要科学,要有针对性,要有轻重缓急。有专家建议: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地采用不同的利用和修复方式、不同的修复标准。

    土壤修复行业参与者众多,涉及房产公司、修复公司、检测公司、各供应商、运输公司、挖掘公司、药剂公司等,同时关系环保、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渔业、规划等众多政府部门。这就要求在推进过程中分工协作、立体作战,切忌某一部门或者某一类企业大包大揽,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避免推诿责任。

    03、加强监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监管是保障市场良性运行、工程做出效果、污染得到治理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过程和结果的管控,力戒放任市场,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避免让市场成为资本或者非专业者的掘金场。

    有专家建议:设定第三方专家团队对污染土壤修复结果进行检测认定为整个修复工程的一个环节。由专家团队对修复结果检测签字,并对签字负责(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以避免专家验收环节“放水”,确保工程质量。

    04、实行终身责任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要本着“一次修复永久负责”的精神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终身责任制是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良方。加强责任追究不但能规范市场、遏制乱象,更能倒逼企业技术服务能力,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力。

    以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和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这一领域大有可为,一是目前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二是我国一带一路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潜在的国际市场。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900号

    友情链接: